保险知识
互联网保险将如何加持新消费时代
发布时间:2016-07-07 来源:经济观察报 点击:
   根据蚂蚁金服保险和CBNData在近日联合发布的首份互联网保民报告,截至2016年3月,被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3.3亿,同比增长42.5%,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,基民的1.5倍。 
  如果仅仅只把这看成是保险行业的一个数据,那就错了。3.3亿的互联网保民,以80后90后居多,这些人并不只是保险的单向购买者,同时也是各种场景消费的买单者。在互联网平台上,保险全面切入消费场景,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消费的信用问题,解决了消费的后顾之忧。如此,保险和消费展现出一种共生关系和化学反应,彼此借力,相互促进。这就使得3.3亿互联网保民的数字,超出保险一隅的小确幸,而被赋予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。 
  消费是当下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,而泡沫是当下中国经济的头号问题。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出现缺口,泡沫充溢其中。对此,我们的当务之急,一方面,通过供给侧改革来缩减无效和低效供给、增加有效供给。另一方面,千方百计促消费,挖掘传统消费的潜力,培育新型消费的规模,力争消费在经济转型时期、在投资边际回报率明显下降之际,维持增长速度不坠,以空间换时间。 
  这其中,互联网消费被寄予厚望,事实上它也确实最具活力。根据中国网络消费指数,近五年,网络消费规模指数扩张了8.6倍,吃喝玩乐等服务型网消规模则扩展了70倍,航旅、教育、O2O等领域年增长率都在70%以上。不难发现,这些领域也是互联网保险的爆发之地。 
  工业是规模经济,对应的,工业时代的消费也是规模消费,物理性比较强,房子、车子、大件耐用消费品等,简单粗暴。这种消费的暴风骤雨式增长已告一段落,代之以创新型、个性化的消费。互联网消费其实就是场景消费,谁能设计出更好的场景,谁能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体验,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,创造新消费,在微观层面实现新供给,让供给制造需求。从“史前”的电商,到现在020和直播,莫不如此。 
  无中生有的消费最难,但入蓝海者莫不入“窄门”。消费不会从天而降,否则人们用脚投票,海外爆买。从顶层设计上,政府需要致力于营造更友好的消费环境,降低消费成本。从市场本身,企业需要有更好的创意、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产品。 
  这就是摆在互联网保险面前的时代命题,也是互联网保险的时代机会。因为保险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,它服务于其它产业,无论是健康医疗,还是互联网。如何紧密地与相关产业形成共生、闭环和生态系统,如何发挥“长板效应”,互联网保险亟待从新常态和大消费中重新定义自己。现在,因为行业牌照资源有限,传统保险业尚未能面临激烈竞争,在互联网保险的产品和模式创新上,压力和动力都还不足,更多是门外的人在叩打门环。 
  因此,互联网保险对消费的撬动前景可期。在一个以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的3.3亿互联网保民规模的市场里,互联网保险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如果在未来三到五年,从业者能够找到这样一个触发点,则不仅是互联网保险之幸,也是消费经济之幸。 
 
Copyright © 2024 山东智诚惠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26573号
关于智诚 | 人才招聘 | 网站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