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,电动车日渐普及,但目前能与电动车画上等号的大概只有“特斯拉”。这代表传统汽车制造商将陷入困境。但专家多半认为,一旦市场争夺战正式开打,最终胜出的仍是这些有真正制造实力的老牌车厂。
以美国为例,美国通用、福斯和丰田三大车厂的年产量都已达到约1000万辆,但在电动车领域仍赶不上特斯拉。不过高盛认为,这些传统车场将透过“采用、调整、模仿、创新和收购”,让电动车也能规模化地生产,最终能获利。而这是特斯拉尚未实现的两项成就。
当年福特为压低价格,无法生产很多颜色或款式的车型,如今传统车厂在一条生产线上能生产出各种车型,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改造这些产线,以大量生产电动车。
老牌车目前看来并未亦步亦趋地推出一系列电动车来挑战特斯拉,而是将大部分资源投入生产设施,目标瞄准这些设施将从2020年投产,因为他们看好届时电池成本将会下降、规模效益也会显现。这种做法会让外界认为传统车厂远远落后特斯拉,但专家认为,一旦电动车大战真正开打,传统车厂便会夺回市场主导权。
如果单看股票表现,显然投资人不太相信传统车厂的能耐。美国伯恩斯坦的数据显示,大型车厂的市值在美股标普500指数、德股DAX指数和日本日经指数中被压得最低,而特斯拉的市值显得其产品仿佛将主导车市。特斯拉市值一度达550亿美元,比通用还高,尽管去年通用的产量是特斯拉的100倍。
这或许反映出一种观点,也就是传统车厂的组装和经销等核心能力已经过时,与电力驱动的未来基本上并不相关。
但特斯拉面临的挑战也不小。特斯拉是1925年克莱斯勒创立以来首家成功站稳脚跟的美国车厂,但产能瓶颈至今未解。特斯拉的困境再次提醒我们,在汽车发展史上,掌握更优越的制造汽车方式,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。
福特1908年用大规模组装线淘汰手工生产后,通用1920年代以“灵活的大规模生产方式”生产一系列车型超越;1980年代,两家公司再被本田和丰田的“精益生产”模式超越。德国车商的成功,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可让多种车型使用相同设计基础架构的“平台共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