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春三月,榕城仍旧是深冬模样,有些清冷,或许是因为沿海,湿气较重,《中国保险报》记者一行从北向南,并未感受到热带的温暖。大街小巷行人裹紧衣衫,步履匆匆。我们背着笔记本电脑,带着各自的设备,穿梭其中,早已满头大汗,丝毫感觉不到寒意,只想在有限的时间将这里的保险特色、人文风情尽可能揉入笔尖,刻进影像。
在罗源县迹头村,与身患肿瘤的患者聊到治病费用,了解到新农合+大病保险为这里的群众筑起了一道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的“防火墙”。
在闵清县李板村,依稀看到被台风吹过后遗留下来的破败不堪的李氏老祖屋,目前已经被栅栏围起进行防护;还能看到被台风摧毁后的残桓断壁,只是原本居住此地的人们早已迁入不远处的新居;见到正在原址重建的红砖楼瓦,这许多重建、休憩的第一笔费用都来自保险公司的赔付。
在漳港镇,这里的渔民朴实好客,完全不会让你有种家乡异地的生疏感,“买保险买保障”渔民随口的一句或许才是我们能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。
不单是村镇,走在福州市城区,路边的广告栏里、社区的宣传画中、当地电视栏目中都不经意地释放着保险元素,在与人交谈中、对方讲述的人或事里,也会不经意出现“保险”这个词,它潜在这座城市里并非一朝一夕,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,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,成为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。
“千辛万苦走到你的身边,粉身碎骨都走不进你的心里”这是保险曾经面临的窘境。如今,保险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,但保险“背后默默无闻的英雄”这个头衔在这里仍然存在。
此行采访的罗源县徐大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身患肿瘤的徐大爷,经历多次化疗、几十次放疗之后出院,只知道发票单上显示住院费用171012元、医保报销了97700多元,出院半年却一直不知道在这医保报销的费用中,大病保险为其补偿了61039元。
让保险从幕后走到前台,这是我们的使命。宣传保险,不但能让更多民众了解到保险的真实作用,还能起到宣传普及保险知识的效果,让每家每户享受更多的保障,让保险业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。
保险要做的还有很多,比如此行接触的采访对象提出的“在医疗保险方面,希望保障范围更广”、“现有资产保值增值功能也能体现”等方面,保险企业可以研发的市场空间和潜力还很大。
简单地说,“3天半,近1000公里,3个城区,3个乡村”我们用文字、图片记录了这段历程,记录了保险在这些地方走过的足迹,记录了这里的人、事、物的变化。“保险姓保”在此次采访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。
作为媒体人,既是报道者,也是感受者,切身体会到保险给城区、给农村带来的微妙变化。比如,闽清县在遭遇百年一遇的台风洗劫后,孩子迁入新居后脸上那童真的笑容,老人家口中朴实的一句“保险是最先给我们送来钱的”,都是对保险业价值的肯定。